一、专业简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BET伟德官方网站智能科学系在2003年提出,同年获BET伟德官方网站和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员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之下的本科专业,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生理等认知和生命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备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自我更新知识和不断创新,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个人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能够在研发部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以及高校从事与智能科技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管理或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三、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5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8学分:公共必修课26学分,大类平台课20学分,公司要求课程13学分,专业必修课29学分
2).选修课程56学分:专业选修课44学分,通选课12学分
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
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6学分(如有变动,以开课单位公布的课程为准)
课程号  | 课程名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3835061  | 大学英语(一)  | 2  | 2  | 
  | 
03835062  | 大学英语(二)  | 2  | 2  | 
  | 
03835063  | 大学英语(三)  | 2  | 2  | 
  | 
03835064  | 大学英语(四)  | 2  | 2  | 
  | 
04031650  |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2  | 
  | 
0403173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 4  | 4  | 
  | 
0403174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  | 3  | 
  | 
04031750  | 形式与政策  | 1  | 1  | 
  | 
04031660  | 近现代史纲要  | 2  | 2  | 
  | 
60730020  | 军事理论  | 2  | 2  | 
  | 
――――  | 体育系列课程  | -  | 4  | 
  | 
 
 
2.大类平台课程:20-31学分
必修课程:20学分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编号  | 
00130201  | 高等数学(I)  | 6  | 5  | 一上  | 1  | 
00130202  | 高等数学(II)  | 6  | 5  | 一下  | 2  | 
00101460  | 线性代数  | 4  | 4  | 一上  | 3  | 
00431141  | 力学B  | 3  | 3  | 一上  | 5  | 
00431143  | 电磁学B  | 3  | 3  | 一下  | 6  | 
可替代课程: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编号  | 
00132301  | 数学分析(I)  | 6  | 5  | 一上  | 1A  | 
00132302  | 数学分析(II)  | 6  | 5  | 一下  | 2A  | 
00132321  | 高等代数(I)  | 6  | 5  | 一上  | 3A  | 
00132323  | 高等代数(II)  | 5  | 4  | 一下  | 4A  | 
00431110  | 力学A  | 4  | 4  | 一上  | 5A  | 
00431155  | 电磁学A  | 4  | 4  | 一下  | 6A  | 
00132304  | 数学分析(III)  | 5  | 4  | 二上  | 7A  | 
说明:要求员工必修1,2,3,5,6各编号课程共20学分。希望更高要求的员工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1A替代1,2A替代2,3A替代3,5A替代5,6A替代6;加修4A、7A编号课程,最高可修满31学分。
 
3.公司课程:13学分
必修课程: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编号  | 
04830010  |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 2  | 1  | 一上  | 1  | 
04831770  | 微电子与电路基础  | 3  | 2  | 一下  | 2  | 
04831870  | 基础电路实验  | 2  | 1  | 二上  | 3  | 
04830041  | 计算概论A  | 4  | 3  | 一上  | 4  | 
04831750  | 程序设计实习  | 4  | 3  | 一下  | 5  | 
04830050  | 数据结构与算法A  | 4  | 3  | 二上  | 6  | 
可替代课程: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编号  | 
04830530  | 计算概论A(实验班)  | 4  | 3  | 一上  | 4A  | 
04831760  | 程序设计实习(实验班)  | 4  | 3  | 一下  | 5A  | 
04830540  | 数据结构与算法A(实验班)  | 4  | 3  | 二下  | 6A  | 
说明:要求员工必修1,2,3,4,5,6各编号课程共13学分。希望更高要求的员工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4A替代4,5A替代5,6A替代6。
 
4.专业课程:73-80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29学分 )
1)专业数学/理论基础(15学分)
课程号  | 课程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4830281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4  | 3  | 二下  | 
04830070  | 集合论与图论  | 3  | 3  | 二上  | 
00131480  | 概率统计A  | 3  | 3  | 二下  | 
04830080  | 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  | 3  | 3  | 二下  | 
04830090  | 数理逻辑  | 3  | 3  | 三上  | 
2)硬件与系统基础(9学分)
课程号  | 课程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4830100  | 数字逻辑设计  | 3  | 3  | 二上  | 
04830120  | 微机原理  | 3  | 3  | 二下  | 
04830670  | 信号与系统  | 3  | 3  | 三上  | 
3)智能基础(5学分)
课程号  | 课程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4831320  | 脑与认知科学  | 2  | 2  | 二上  | 
04830250  | 人工智能基础  | 3  | 3  | 三上  | 
 
专业限选课程 (15学分 )
课程号  | 课程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4831210  | 信息论基础  | 2  | 2  | 二下  | 
00130280  | 计算方法B  | 3  | 3  | 三上  | 
  |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 4  | 2  | 二上  | 
04830130  | 微机实验  | 4  | 2  | 二下  | 
04830170  |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  | 4  | 2  | 二上  | 
04831361  | 机器感知实验  | 4  | 2  | 三下  | 
  | 机器智能实验  | 4  | 2  | 四上  | 
 
选修组合课程(29-32学分)
员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考智能的二个专业方向推荐专业课组合,自行选择,至少选修20学分的智能专业课程。公共核心+专业方向+新技术及其他
1)公共核心课程(9学分)
课程号  | 课程名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4831220  | 智能科学技术导论  | 2  | 1  | 二上  | 
04831290  | 模式识别基础  | 3  | 3  | 三上  | 
04831400  | 生物信息处理  | 2  | 2  | 三下  | 
  | 智能信息处理  | 3  | 3  | 四上  | 
 
2)专业方向课程(11-15学分)
l 机器感知与智能机器人方向
课程号  | 课程名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4831300  | 图像处理  | 3  | 3  | 四上  | 
  | 自动控制理论  | 2  | 2  | 三下  | 
04830230  | 计算机图形学  | 3  | 3  | 二下  | 
  | 语音信号处理  | 2  | 2  | 三下  | 
04831780  | 自然语言处理导论  | 3  | 3  | 四上  | 
  | 最优化理论和方法  | 2  | 2  | 四上  | 
l 智能信息处理与机器学习方向
课程号  | 课程名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04830220  | 数据库概论  | 3  | 3  | 三上  | 
04831670  | 计算机网络与Web技术  | 3  | 3  | 三上  | 
04831370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2  | 2  |  三下  | 
04831730  | 机器学习导论  | 3  | 3  |  四上  | 
04830270  | 程序设计语言概论  | 2  | 2  |  二下  | 
  | 时空信息处理  | 2  | 2  | 四上  | 
 
3)新技术及其它(9)
课程号  | 课程名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 机器人学  | 3  | 3  | 四上  | 
  | 数据压缩  | 2  | 2  | 三下  | 
04831200  | 随机过程引论  | 2  | 2  | 三下  | 
04831710  | 实验心理学概论  | 3  | 3  | 三上  | 
04830030  | 科技交流与写作  | 2  | 2  | 四上  | 
  | Windows程序设计  | 2  | 2  | 二下  | 
04830340  | Java程序设计  | 2  | 2  | 二下  | 
 
5.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具体要求如有变动,以教务部印发的选课手册为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2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F.社会可持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2学分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课程年度安排(2009)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上  | 学分  | 下  | 学分  | 上  | 学分  | 下  | 学分  | 上  | 学分  | 下  | 学分  | 上  | 学分  | 下  | 学 分  | 
大学英语(一)  体育(一)  | 2 1  | 大学英语(二) 体育(二)  | 2 1  | 大学英语(三) 体育(三)  | 2 1  | 大学英语(四) 体育(四)  | 2 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  | 机器智能实验  | 2  | 毕业设计  | 6  | 
军事理论  | 2  | 思想品德修养  | 2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3  | 形式与政策  | 1  | 数理逻辑 信号与系统  | 3 3  | 机器感知实验  | 2  | 智能信息处理  | 3  | 
  |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2  | 高等数学(II) 数学分析(II)  | 5 5  | 基础电路实验  | 1  | 算法设计与分析 概率统计A  | 3 3  | 人工智能基础 计算方法B  | 3 3  | 生物信息处理  | 2  | 图像处理  | 3  | 
  | 
  | 
高等数学(I) 数学分析(I)  | 5 5  | 高等代数(II)  | 4    | 数据结构与算法A (实验班)  | 3 3  | 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  | 3  | 模式识别基础  | 3  | 自动控制理论  | 2  | 自然语言处理导论  | 3  | 
  | 
  | 
高等代数(I) 线性代数  | 5 4  | 电磁学A 电磁学B  | 4 3  | 集合论与图论 数字逻辑设计  | 3 3  | 微机原理 信息论基础  | 3 2  | 数据库概论  | 3  | 语音信号处理  | 2  | 最优化理论和方法  | 2  | 
  | 
  | 
力学A 力学B  | 4 3  | 微电子与电路基础  | 2  | 脑与认知科学  | 2  | 微机实验  | 2  | 计算机网络与Web技术  | 3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2  | 机器学习导论  | 3  | 
  | 
  | 
计算概论A (实验班)  | 3 3  | 程序设计实习A (实验班)  | 3 3  |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  | 2 2  | 计算机图形学  | 3  | 
  | 
  | 
  | 
  | 
  | 
  | 
  | 
  |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 1  | 
  | 
  | 智能科学技术导论  | 1  | 程序设计语言概论  | 2  | 实验心理学导论  | 3  | 随机过程引论  | 2  | 机器人学  | 3  | 
  | 
  | 
  | 
  | 
  | 
  | 
  | 
  | 
  | 
  | 
  | 
  | 
  | 
  | 科技交流与写作  | 2  | 
  | 
  | 
全校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 
学期修分  | 
  | 学期修分  | 
  | 学期修分  | 
  | 学期修分  | 
  | 学期修分  | 
  | 学期修分  | 
  | 学期修分  | 
  | 学期修分  | 
  | 
注:(1)毕业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88学分(全校公共课26学分、理科大类平台课20-26学分,公司平台课13学分,专业必修课29学分),专业限选课15-17学分和其他任选课,通选课1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2)员工每学期可选课最少为14学分,最多为25学分。